2025-01-18 14:11:01
2025-01-04 09:24:08
2025-01-03 11:57:10
2025-01-03 09:27:00
2024-11-28 13:04:29
2024-11-27 13:49:18
2024-11-27 13:22:01
2024-11-27 11:07:11
2024-11-19 11:00:23
2024-11-15 10:39:19
2024-11-15 10:38:55
2024-11-15 10:36:01
2024-11-01 11:59:07
2024-10-30 16:30:53
2024-10-18 18:05:56
2024-10-18 18:02:47
2024-10-18 18:01:02
2024-10-17 16:17:19
2024-10-11 16:00:25
2024-10-11 15:53:33
2024-10-11 14:29:27
2024-10-10 18:12:32
2024-10-10 18:11:04
2024-09-06 09:32:58
2024-09-06 09:28:41
2024-09-04 10:41:08
2024-09-04 10:40:02
2024-09-03 10:26:55
2024-08-30 00:00:53
2024-08-23 16:59:01
2024-08-12 16:51:28
2024-08-02 14:56:00
2024-08-02 14:41:35
2024-07-30 09:36:11
2024-07-30 09:35:01
2024-07-29 09:33:29
2024-07-23 17:17:03
2024-07-23 17:15:35
2024-07-23 17:14:16
2024-07-19 07:29:36
2024-07-12 10:08:32
2024-07-12 09:50:54
2024-07-12 09:15:45
2024-06-21 16:10:42
2024-06-20 17:34:26
2024-06-19 17:50:58
2024-06-19 17:50:28
2024-06-19 17:49:29
2024-06-05 15:03:46
2024-06-03 16:14:58
2024-06-03 10:32:06
2024-05-29 13:51:36
2024-05-29 13:50:01
2024-05-29 13:48:58
2024-05-23 10:29:03
2024-05-23 09:07:24
2024-05-15 14:34:01
2024-05-15 14:31:25
2024-05-13 11:24:35
2024-05-10 09:23:02
2024-05-07 15:21:17
2024-04-29 09:25:30
2024-04-25 15:22:18
2024-04-24 14:50:45
2024-04-22 16:49:52
2024-04-22 12:57:31
2024-04-21 09:18:31
2024-04-07 10:24:08
2024-03-28 10:42:01
2024-03-14 11:45:23
2024-03-04 11:15:37
2024-03-04 11:14:57
2024-03-01 09:57:57
2024-02-26 17:42:14
2024-02-26 13:37:31
2024-02-26 13:35:56
2024-01-28 13:34:01
2024-01-24 15:19:07
2024-01-22 16:40:59
2024-01-22 16:37:54
2024-01-04 16:05:18
2023-12-26 14:21:18
2023-11-08 17:19:12
2023-11-03 09:48:00
2023-11-01 09:27:55
2023-11-01 09:26:37
2023-10-11 10:16:32
2023-10-11 10:15:54
2023-09-14 09:15:21
2023-09-13 17:32:08
2023-09-07 00:00:00
随着“云物移大智”等新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,不仅对轨道交通人才需求提出了新要求,也对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训教学提出了新挑战。针对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设施设备成本高、实训危险性大、应急处理看不到、控制中心进不去等难题,笔者所在的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具有沉浸感、交互性、构想性的三大特征,通过建设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和基地,打造虚拟仿真资源建用新模式,推行“3层级”实训教学模式改革,赋能轨道交通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。
紧贴行业,建设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和基地
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人才需求,紧贴轨道交通产业智慧化转型升级新趋势,学校联合区域行业头部企业,按照“覆盖轨道交通全产业链,涵盖生产—运营—维护全过程、满足师生—员工—社会人员全角色”的原则,围绕轨道交通运输五大岗位群,以公共虚拟仿真实训中心、虚拟仿真展示与体验中心、专业特色虚拟仿真实训中心、轨道交通虚拟仿真研创中心4个中心为架构,建设了融汇公共基础和“车、机、工、电、辆”专业技能的六大板块虚拟仿真资源。
同时,遵循“共建、共享、互利、共赢”理念,与轨道交通头部企业共同投入7000万元资金,按照1∶1还原广州地铁21号线、武广高铁成隧线和广州至韶关普速线路,在国内率先建成集调度指挥、列车驾驶、接发列车于一体的“大三角”多工种、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综合仿真实训基地,并引入 MR(混合现实)、VR(虚拟现实)、AR(增强现实)、环幕动捕、裸眼3D等虚拟仿真技术,将轨道交通真实设备设施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,进行地铁、铁路企业主要运营岗位的实操训练,以及司机、调度员与车站值班员等联合演练,充分将企业工作过程融入教学全过程。目前,已建设虚拟仿真实训项目122个,实现全校80%以上学生利用基地进行学习。
需求导向,打造虚拟仿真资源建用新模式
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,以岗位要求为标准,按照“企业需求→人才培养方案→教学内容→实训项目→实训技能点→虚拟仿真资源→实习实训”的资源建设思路,学校建成了集“教—学—测—评—管—赛—研—训”为一体的一站式智慧实训云平台,打破传统“实训室+实物”实训模式,具备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过程监控分析、虚拟仿真实训资源汇聚分配的管控统计等功能,实现了五大岗位群资源统一管理,目前已向全国18个铁路局、25所铁路院校推广使用。
其中,对接轨道交通领域工作岗位技能要求,资源开发以“机车车辆、工务工程、运营调度、信号通信、牵引供电”五大板块为主导,资源类型以“基础认知型、展示体验型、技能提升型、综合应用型、技术创新型”五种类型为主体,资源应用以“桌面式演示、增强式实操、沉浸式演练”三种场景为基础。课前,学生利用手机或电脑进行线上VR实训、立体教材AR等资源预习。课中,教师借助VR资源、互动大屏等进行实训示范,学生在VR、AR等讲解的指导下进行实操;将VR、MR等虚拟仿真演练与实操演练相结合,提高使用者的综合素质,达成技能目标。课后,学生利用VR资源,线上进行复习,有力推动传统课堂教学到沉浸式体验教学的转变。
因材施教,推行“3层级”实训教学模式改革
为解决“实训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”等问题,学校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活页式AR实训指导书,内置虚拟仿真资源二维码,便于学生随时进行自主学习,并融入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规范,保持教学内容的同步更新。同时,基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设备、平台及教学资源,根据不同实训项目的特点,将轨道交通实训教学“第一课堂”从传统教室向虚拟仿真实训场所转变,采用以实带虚、以虚助实、虚实结合“3层级”思路,搭建多维度、高仿真的实训教学环境,促进实训教学模式改革。
一是“以实带虚—辅助认知”。将轨道交通领域自成体系、相对独立、公共性强的实训课程内容,转化为线上纯虚拟的仿真实训资源,并适时更新完善,形成基于“理虚实”一体化教学模式,辅助基础教学与岗位认知。以“动车组车顶高压电气设备一级修”实训项目为例,针对“车顶高空作业危险大”“空间狭小细节部位多人观看难”等问题,充分利用移动资源开展以实带虚实训,通过教师示范、学生实练,利用“动车组车顶高压电气设备一级修虚拟教学”小程序,帮助学生记忆理解检修作业标准,完成一级修作业流程、检查工艺及安全风险点的防控措施的教学重点。
二是“以虚助实—加深理解”。针对轨道交通实训教学过程中的痛点或难点,利用虚拟仿真实训模块、实训软件系统,按照虚拟互动教学流程,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训练,巩固学习者的实践技能。以接触网零部件装配实训项目为例,实训教学分为AR引学、仿真训练、技能考核、实物装配四个步骤,让学生加深理解,加强接触网零部件的识别、检查、组装等专业技能。
三是“虚实结合—强化技能”。将轨道交通真实设备设施与VR、AI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,利用复兴号模拟驾驶舱、动车组模拟台等虚实结合的数字孪生资源,开展调度指挥、列车驾驶、接发列车等岗位技能考核,建立成套的虚拟仿真考核体系。以“车站客流仿真”实训项目为例,教师提前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推送项目研究任务及相关资源,学生自发报名,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,通过应用虚拟仿真研创中心构建虚拟车站以及二次开发建模,合理规划车站设备布局、优化客流路径等,开展深度探究创新,完成课程设计实践。